
期刊简介
本杂志办刊宗旨是,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,坚持理论与实践,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编辑思想,报道老年病及老年保健医学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,介绍国内外医学研究新进展,杂志的主编及编委均是由两院院士及国内外响有盛名的医学专家、教授等组成,杂志学术气氛活跃,根基正,质量高。支持学术争鸣,吸纳各级临床医生、科研人员、医学院校师生及各级护理人员的学术论文,达到探索科学真理,共同提高,为人类造福的目的。
中国7500万乙肝感染者警示
时间:2025-07-28 11:31:17
7月28日世界肝炎日前夕,一组数字再次敲响警钟:我国现存约7500万乙肝病毒感染者,相当于每20人中就有1人携带这种"沉默的杀手"。这个数量超过了法国总人口,却因早期症状隐匿,导致近90%感染者未得到规范治疗。
肝脏:被低估的人体化工厂
这个重约1.5公斤的器官,每天要处理500种以上的化学反应。就像24小时运转的精密实验室,它既负责分解酒精、药物等"人体垃圾",又承担着合成蛋白质、储存糖原等重要职能。当乙肝病毒(HBV)入侵时,病毒会像特工般潜入肝细胞核,将自己的DNA整合进宿主基因,迫使健康细胞沦为"病毒工厂"。
感染≠发病的认知误区
很多人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肝炎患者,这如同把未引爆的炸弹等同于爆炸现场。实际上,成人感染后约90%可通过免疫系统完全清除病毒,而新生儿感染则有90%概率转为慢性。病毒携带者肝脏可能终身保持正常功能,但其中15%-25%最终会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——这个过程通常需要20-30年,就像缓慢腐蚀建筑结构的白蚁。
被忽视的传播雷区
聚餐共食不会传染,但这些场景风险极高:
违规医疗操作(重复使用针头等)
不规范纹身/美容(色素穿刺真皮层)
家庭共用剃须刀(微量血液接触)
母婴垂直传播(分娩时血液暴露)
值得关注的是,我国通过新生儿疫苗接种已使5岁以下儿童感染率降至1%以下,这个成就相当于阻断了每年约300万儿童的感染风险。
诊断金三角:三个数字要牢记
肝功能检查单上这三个关键指标值得划重点:
1.谷丙转氨酶(ALT)>40U/L提示肝细胞损伤
2.乙肝表面抗原(HBsAg)阳性代表病毒感染
3.病毒DNA载量>2000IU/ml需启动治疗
定期监测就像给肝脏做"年检",能发现85%的早期病变。临床数据显示,规范治疗的感染者肝癌发生率可降低70%,这个防护效果堪比给肝脏穿上"防弹衣"。
防治新格局:从恐惧到可控
现代医学已提供多重防护手段:
预防:重组酵母疫苗保护率超95%
治疗:恩替卡韦等一线药物可使病毒载量转阴
阻断:母婴联合免疫成功率超98%
特别提醒,2022年版《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》已将治疗门槛放宽至病毒阳性+转氨酶异常,这意味着更多患者能获得早期干预机会。就像防洪堤坝从3米加高到5米,防护范围显著扩大。
走出阴影的社会行动
消除乙肝歧视需要三重突破:
1.法律层面:明确禁止就业体检乙肝检测
2.科普层面:区分日常接触与血液传播
3.医疗层面:推广"检测-治疗-随访"闭环管理
世界卫生组织提出"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"目标,换算下来我国需要每年减少约500万感染者。这个看似艰巨的任务,其实只需要每个普通人做好三件事:接种疫苗、拒绝歧视、及时筛查。就像无数溪流终将汇成江海,每个人的微小行动都在重塑中国的"肝"健康版图。